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5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天然半导体矿物金红石因结构中含有类质同象替代杂质元素V和Fe,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吸收和光催化活性。为改善金红石的日光光催化性能,在H2还原气氛下,对天然金红石粉末进行500~900℃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改性研究。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absorption spectra)表明H2还原处理显著改善了金红石在可见光区460~750 nm波段的光吸收,其中900℃处理样品的光吸收提升最为明显。电子顺磁共振(E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杂质元素V和Fe从高价态(V5+,Fe3+)向较低的价态(V4+,V3+,Fe2+)转化,同时金红石表面的化学吸附水含量也有所增加。本文认为H2还原热处理引起的过渡金属元素价态的改变,尤其是较低氧化态V离子(V4+和V3+)的形成,可能是导致金红石样品可见光吸收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2.
A new procedure allowing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of Ra, Nd, Th, Pa and U from the same initial natural sample (sea or river waters, particles, sediments, rocks) is proposed. Extraction recoveries were better than 90%. Procedural blanks ranged from 80 pg (for Nd) to below 1 fg,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C‐ICP‐MS used (for Pa); all were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e amounts of elements currently determined. Based on classical anionic resins attached to a peristaltic pump allowing precise flow rate control, this procedure allowed a consequent reduction of the sample size, which improved the sampling resolution and reduced the sampling cost. It also ensured a better consistency of the samples for the five tracers.  相似文献   
963.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77K和常压下对祁连山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钻获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测试,得到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典型的激光拉曼谱图,从微观角度证实DK3孔的133.30m、139.52~139.92m和141.00m 3段不同埋深的岩心中均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对冻土区水合物的拉曼谱图进行详细研究,结合文献资料,初步判定3段不同埋深的水合物结构均为sⅡ型,并参照不同客体气体分子的特征振动信号对谱线的归属进行分析,得出了水合物中大致所含的气体组分。  相似文献   
96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自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滨海湿地的损失,湿地的面积呈减小趋势.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滨海湿地土壤严重的盐碱化和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965.
人工堤坝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滨海地区,堤坝干扰对自然植被景观及土壤属性的梯度变化规律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统计分析和梯度分析的方法,在RS信息提取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从植被群落的变化入手,从样地尺度上研究堤坝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土壤环境的影响并揭示堤坝干扰下,土壤属性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堤坝影响海岸带地区自然植被的盖度,并且...  相似文献   
966.
三维地震与海底地震勘探技术愈来愈广泛应用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为了获取高品质的纵波、转换横波等地震信息,揭示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速度结构异常,地震震源是决定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激发频宽、输出、气泡效应等震源特性及组合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GI枪点震源系统,并于2006-2009年期间在南海北部某海域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验效果的综合对比表明:震源优化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地震纵波的地层穿透深度,并改善了海底地震仪(OBS)纵波及转换横波的接收效果.  相似文献   
967.
射线追踪法是以建立的地下地质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的激发点发出的射线经地下地质界面反射后可以被接收到的信息,从而了解不同的观测系统对于特定地质条件地震资料采集的效果,对于海上地震采集相关参数的确定十分关键.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中,丰富的多波勘探信息对于查清水合物内部速度结构、提高地层的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外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地震仪(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勘探的应用成果基础上,采用射线追踪法理论计算和海上实验,实现了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设计,试验获得了转换横波记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8.
相干声纳条带测深系统采用船舷安装时,连接系统水下单元的钢管在水流作用下可能发生共振和频率锁定而剧烈振动,其下端的以换能器为主的系统水下单元也会随之摆动,使数据质量和测量精度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连接系统水下单元的钢管越长,钢管越容易在低流速条件下发生共振现象;换能器剧烈摆动会造成大量噪音信号;换能器摆动幅度较大时系统的安装校准会失效。本文通过解析计算得出了在现场操作中不同悬挂长度的钢管发生频率锁定时的控制流速以及换能器最大摆动幅度,认为实际工作中换能器距固定点在1.0m以内是可靠的,并对现场操作中如何减弱和避免涡激振动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9.
An ocean biogeochemistry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a global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LICOM) to form an ocean biogeochemistry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OBGCM). The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natural carbon cycle and the uptake and storage of anthropogenic CO2 in the ocean. A global export production of 12.5 Pg C yr-1 was obtained. The model estimated that in the pre-industrial era the global equatorial region within 15o of the equator released 0.97 Pg C yr-1 to the atmosphere, which was balanced by the gain of CO2 in other regions. The post-industrial air-sea CO2 flux indicated the oceanic uptake of CO2 emit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 increase of 20-50 mol kg-1 for surfac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concentrations in the 1990s relative to pre-industrial times was obtained in the simulation,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data-based estimates. The model generated a total anthropogenic carbon inventory of 105 Pg C as of 1994, which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estimates by other researchers. Various transports of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C as well as labi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LDOC)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simulation. It was realized that the Southern Ocean and the high-latitude reg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are important export regions where accumulative air-sea CO2 fluxes are larger than the DIC inventory, whereas the subtropical regions are acceptance regions. The interhemispheric transport of total natural carbon (DIC+LDOC) was found to be northward (0.11 Pg C yr-1), which was just balanced by the gain of carbon from the atmospher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970.
氢化物发生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根据锡元素特性,研究利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不用分离干扰元素,大大提高了分析测试速度,且通过国家一级标样的分析能够满足0.001%~1.00%含量的锡矿石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